元培视野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》 元培视野

书院导师专访 | 彭定中先生专访

Q1:您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是从什么时候燃起的?从事公益事业的理念和理想是什么?在主导和参与一系列公益项目的开展和扶贫基地设立的过程中,您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?可以和我们分享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经验吗?

 

彭定中先生:“公益事业”有不同的定义,大家最熟悉的是做慈善,也就是一种施舍:一样东西,我有你没有,我就给你。慈善当然是很好的,所谓“千年慈善”,成功人士发达之后回馈社会是中国的传统,也是一般人想的“公益”。然而,慈善虽好,却不长远,虽然也能带来改变和影响,但这种改变和影响是不可持续的。所以,就我个人而言,我想看得更深一点,做能带来可持续的影响与改变的东西。几年实践之后,我发现,做公益的确不只是钱的问题,真正特别关键的是用心、花时间——只要花心思,就可以持续做下去,哪怕钱不多、规模不大,也没有关系。

 

这个过程中,对我影响最深远的是我母亲。我的老家在湘西山区,父母结婚后,父亲在外做事,母亲想着应该回乡下侍候公婆,就一路跋山涉水来到山区。湘西虽然山清水秀、风景如画,但很穷困,山多田少,与世隔绝。虽然老百姓耕种很努力,但也仅能糊口。就是在这里,我母亲看到了一种贫穷的代际传递,也就是我们说的“跨代贫穷”,上一辈穷,下一辈的小孩子依旧出不来,而教育是唯一的解决之道。

 

这里,我们就要提到中国的平民文化,这是一种世代相传的、为人处事的原则与安身立命的态度。有国人的地方,无论在哪里,都有这样的平民文化,它告诉人们,教育可以改变命运。你看在我们中国人,不管家里多穷,都会把小孩子的教育看得特别重要——父母亲做了多少牺牲,就是为了小孩能够受教育,是不是?我的母亲就看到,这些小孩应该受教育,当然,她也不是很有钱。那应该怎么做?这就又回到我刚刚讲的,钱很重要,但又不是最重要的,最后还是要看你花的时间、用的心。

 

我母亲虽然没受过什么教育,但是武训兴学的故事她还是蛮熟悉的——这也是中华平民文化的一部分——连武训都可以办学校了,那她也可以办学校。所以她就省吃俭用,把补贴家用的钱存起来,变成私房钱,再买来在湘西比较贵重的一样东西——桐油,用桶装着,埋在地下。那时候大概也没什么银行,哪怕有银行她也不知道该怎么用,可以说,埋在地底的桐油就是她的银行。她用卖桐油的钱,在老家保靖建起了第一所学校,那个学校现在还在呢。这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。

 

我做这个已经超过20年了,从我母亲走后就开始(接手)。我母亲在的时候,她做的还是跟“慈善”关系更紧密,建学校、帮助小孩上学这些。后来我想,能不能把这个做得更深一点,想办法真正地解决一点社会问题。当初她看到的社会问题是跨代贫穷,从某个角度来看,跨代贫穷的实质就是分配不均。大家最先看到可能是钱的分配,其实你想得更深一点的话,是机会分配的不均。跟城里面的小孩比,跟北京上海的小孩比,山里面的小孩没有机会,是不是?当然,机会分配的不均是一个非常大的社会问题,对于这样一个问题,个人能做的事情或许不多,但我们都可以帮忙,人人都做一点,总能够得到改善。当初做的时候,你可能不知道这个有没有用,所以要有一点“相信”,相信这一切是有意义的,如果不相信有用,你们可能不会开始做,或者说做不长久。因为跟建学校比起来,这种事不是立竿见影的,建学校,至少能看得到校舍,而从更深的层次解决问题则是在改变人的思维,所以要很久很久。当然,你需要看到一些阶段性的成果,鼓励你继续这样做下去。

彭定中先生进行公益讲座

 

后来我们做的其实和元培的理念很相近,但那是20年之前了,曾经的小孩从小学、中学,一直上了大学。我们想,有一天他们毕业之后,会成为什么样的人?我们希望他们成为会做事、有能力,也会做人、素质高的人。元培强调“德才兼备”,我们虽然没有提出这个词,但做的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。

 

要想做到这样,这些孩子就要上两个大学(我们20年前这样讲,因为这样讲的话大家比较容易明白):一个是知识大学,一个是生活大学,两个大学都上了、都毕业了,就德才兼备了。我最初也不知道这样的想法能不能行得通,就先做做看。知识大学,我们要“外办”,比如我们也有几个小孩上北大,两个孩子现在还在北大念,但是不多,大部分最多只能上二本、三本院校。“外办”的原因是我们办不起,我们主要是帮他们覆盖学费、生活费等等,就像自己的小孩一样对待他们。

 

后来用于纪念我母亲的基金会叫“素兰”,那也是我母亲的名字。“素兰”是一个大家庭,它不是单纯的一份助学金或奖学金,加入“素兰”,就是加入了这个大家庭,我对待这些孩子们,就像我自己的小孩一样——加入一个家庭,是一辈子的事。开始的时候只有两三个孩子,现在一年大概有10个孩子。现在我的能力比以前好,所以就多一点。我们供大家从大一读到大四毕业,也有人愿意念博士,今年有第一位出来当教授的——在湖南大学做教授,还是博导,非常年轻。也有当医生的、当律师的,都有。这当然很好,但我觉得这还不是最重要的。像我刚刚讲的,我们希望他们能成为关心自己,也关心别人,能够为自己创造机会,更有那个素质和心思为别人创造机会的人。如果说社会上这样的人很多的话,这个社会应该是更和谐和美好的。

 

说回你的问题,我很高兴的事就是在20年中见证这些小孩的成长。他们如今都成家了,自己都有小孩了。所谓“见面三分情”,我们经常开年会来聚一聚,很多人就把他们的小孩带来,这也就成为一场几代人的聚会。这在我看来是人生非常大的喜悦。

 

Q2:您是怎样与元培学院结缘的?如何看待元培在书院制和通识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?

 

彭定中先生:元培学院得名于蔡元培先生,北大的第一任校长,在我看来,他有很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,比如由他主导开设的“澳门威斯尼斯wns888入口平民学校”。不久之前,我还受邀在网上给平民学校讲一堂课,不论是校工还是后勤人员,都可以听得到。蔡元培的这个想法真的很了不起,因为一提起像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,大家想的都是精英培养,但他想到,还可以培养很多平民,这和平民文化是相契合的。

 

而元培的通识教育,也和我们基金会的理念很相契合:当医生、律师、法官都可以,但更重要的是德才兼备。通识教育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,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“生活大学”。知识大学办不起,生活大学要自办。元培学院的一个亮点就在于,大家都住在一个楼里面,形成了一个大家庭。对任何人来讲,家都是很重要的,是学做人的开始——我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就是家庭重要性的最好证明。在元培,不仅有“父母”对“小孩”的影响,还有“兄弟姐妹”之间互相的影响,这对于人格发展而言是很重要的。如果说“素兰”要怎么样往前发展,我很希望能向元培多多学习。

 

当然,在元培的同学也是很幸运的,我那天和“素兰”的一个新成员见面,讲说要来元培做个报告,问他知不知道元培。他说当然知道,北大的学生很优秀,元培的学生是优秀中的优秀。所以,你们做的很多事对社会是会有影响的,有一天你们学成出来,都会成为——国内很喜欢用的一个词——领导,对吧?我们基金会喜欢用的词是带头人。在这个社会上,带头人能发挥很大的作用,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很多聪明人看到问题,反应很快,立刻就会开始批评。我希望你们以后也能看到问题,但在批判之前更深入一点,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,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再进一步,能不能也采取一点行动,来帮忙解决问题。这个社会,总是说的人多,做的人少。我希望你们都能够有行动,你们那么优秀,一定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,这大概是我对元培人的期待。

公益讲座现场

Q3:您早年在多所知名高校自费讲学、设立奖学金,如今又受聘成为元培学院的导师。您希望给元培同学,乃至于当代大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?在您看来,我们应该如何在课堂所学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、为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?

 

彭定中先生:我觉得,对于像你们这样年轻优秀的人,“体验”很重要。因为很多东西都不是理论能覆盖的,在课堂上面只能学到那么多,一定要有体验:有体验才会有感动,有了感动才能内化,有了内化,才能变成品格的一部分——品格不是传授来的,而是感染来的。书院是一个大染缸,你们如今浸在这个缸里面,但也要出去,去亲身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。所以我们基金会和孙老师、李院长商量,希望可以提供一个能让大家收获体验和感动的平台,让你们自己去看、去听、去感受。

 

我们有很多不同的基地,其中一个离北京不是太远,在河北迁安。我们希望你们能够通过在迁安的社会实践,在那里做出一些改变。我们在迁安负责的片区有两万多亩,那里的人也不穷。实际上,因为我们国家的脱贫攻坚已经在2020年圆满收官,现在真的穷的人已经很少了。但贫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: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,也可以讲是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。物质脱贫是容易的,而精神脱贫很难。所以,那个片区是你们得到体验最好的地方,一方面,你们自己能够有所改变;另一方面,你们也能够帮助提升当地人的素质,让规范、公德、公平、和谐等等一系列理念在那个小小的地方建立起来。有朝一日你们当领导的时候,这份经验会是相当有用的。

 

总结而言,我真的很荣幸能够受邀来到元培,也希望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到大家。我的年纪比你们大太多了,是不是?人生的经历会多一些,这些经验也会带来更多的感悟,在这里提出来供你们参考。

Q4:最后,您能否给元培同学在人格成长方面提一些期待与寄语?

 

彭定中先生:首先,当然要感谢元培给我这个机会,让我能够进入这个大家庭,在各位成长的过程中给你们提供一点点助益。

 

这么多年来,我真的体会到了王阳明说的:“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”山中贼就是你们现在学的知识。你们那么聪明,学知识,我觉得不算太难。而破心中贼,就是要学做人,我觉得那个难度是比较高的,并且是一辈子的事,我们永远都在路上。

 

在元培学习,是一个特别多人羡慕的机会,我希望你们能尽力把握,在这个大家庭里和朋友们互相帮助,一起分担,像元培手册里面讲的,变成最好的自己。祝愿各位把自己的人生过成很快乐的人生,同时也活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。有一天,你们会到我这个年纪,回头自问:自己这一辈子的成就到底是什么?如果你问我的话,我可以向各位回答,我这一辈子不在于盖了多少房子,修了多少路,创了多少业,赚了多少钱。我们人生最大的成就,就是在多少人的心里,留下了生命的印迹。

 

谢谢各位!

 

 

TOP